这个“内联网”最关键的一个方面是控制。微信等应用程序和平台允许监控平台内的内容和互动。尤其是跟踪用户在线和离线活动的能力,极大地限制了隐私。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在中国的任何一家餐厅吃饭,当你坐在餐桌旁时你首先会看到一个二维码,如果你尝试使用任何网络浏览器输入它,就会出现不兼容的消息,因此你必须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来获取二维码。一旦获取了二维码,您将获得菜单,可以通过菜单管理您的订单、支付总账单、评级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与餐厅的关系的所有内容。这个例子让我想象微信不仅拥有我的位置信息,还拥有我如何吃饭以及我进行的金融交易的信息。
微信中的小程序(例如餐厅小程序)也受这些规则约束,这意味着任何互动或交易都始于微信,也终于微信,因此可以对其进行监控和控制。
虽然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微信生态系统及其小程序提供 ig数据库 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和可访问性,但这种便利伴随着对信息访问的垄断以及不受监控的互动能力。外国应用程序被封锁或受到严格管制,从而阻止访问替代系统。
创新与未来
尽管受到隐私限制,中国数字生态系统仍然培育出超越西方国家的创新。小程序的发展使得本土企业能够打造敏捷、灵活的服务,无缝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此外,这些小程序减少了下载和管理多个应用程序的需要,这一点开始被其他国家的平台复制,例如Facebook,多年来它一直试图在同一环境中集成小程序,但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功。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似乎正走向更大的国际知名度,因为在当地他们已经拥有了解决用户数字生活的工具。随着对微信等平台的依赖越来越大,忽视或关闭国际服务访问的策略可能会继续下去,从而促进专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平行互联网。
结论
中国的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获取全球信息的工具。在防火墙和政府管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封闭的数字生态系统,微信和小程序等应用程序主导着公民的日常生活。这种模式虽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引发了对隐私、控制和数字自由的严重担忧。中国的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内联网,是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数字空间,既反映了创新,也反映了限制。我个人对这种方法的看法是,它与西方的提议并无太大区别,就像谷歌或 Facebook 等公司提出的建议一样,它们也旨在通过应用内解决方案或具有共同利益的公司的大规模整合来统一用户的数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