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不仅被泄露,更被交易。在地下黑市中,个人信息早已成为商品:
“手机号+姓名+微信+地址”打包价为3-10元/人;
“高资产用户+企业老板+车主”类精细人群售价则高达30-100元/人;
“实时位置+人脸图像+短信验证同步数据”甚至被用于“定向人肉”。
这些数据形成了“诈骗精准投放”的根基。诈骗分子甚至能在你下班途中给你打来一通“交通罚款通知”,让你在无防备中上钩。
四、AI与电信诈骗的融合:从机器人到“拟人骗子”
除了数据,技术赋能诈骗的核心引擎是AI。随着AI的发展,诈骗不 电话号码数据 再是简单模仿,而是实现了以下智能升级:
1. 语音克隆与AI通话系统
诈骗团伙利用AI训练引擎,通过收集你朋友或领导的声音,在数分钟内实现高度还原语音,然后直接拨打电话,模仿对话。
真实案例:
2023年,山东一公司财务人员接到“总经理”的电话,语音和语气都与本人一致,对方通过“加急打款”指令,骗走公司700万元资金。
2. AI驱动的情绪模拟与话术选择
AI客服系统会根据你在电话中的语气、回应速度,自动判断你的心理状态,从而选择不同的推进话术:“温和安抚”、“施压紧逼”、“冷静等待”,每一步都精准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