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每一次数据泄露、每一个骚扰电话、每一条垃圾短信都是一场“数字战争”,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这不是一场个人能打赢的仗。这是一场需要政府、技术行业、立法机构共同出面的结构性改革。
首先,必须重建电话号码的定义。今天的电话号码早已不是单纯的联络工具,它已经成为我们的数字身份入口,被绑定在银行卡、社交账号、实名认证系统、电商账号、快递服务上。每一次电话号码被泄露,等于我们整个“数字人”的结构被暴露。因此,必须推行可替代、可更换、具备权限控制的数字身份机制,例如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身份系统(DID)、一次性验证号码(OTP Number)、多通道身份认证。
其次,数据的收集与交易需要全链条透明化。当前的数据产业链中,电话号码等 电话号码数据 基础数据在多个层级被重复买卖。App开发者收集后卖给广告商,广告商再分享给代理商,最后落入黑灰产。只有当国家建立起强制申报机制与数据交易登记制度,并设立可追踪的数据水印系统,才能真正切断黑色数据链。
最后,要建立**“反默认”设计原则**。多数用户的数据是在“不知情”或“默认同意”的情况下被收集的。未来的设计规范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所有涉及数据的行为都必须在明确告知、逐项授权、拒绝即停用的条件下进行,才符合“知情同意”的伦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