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手机几乎成了我们身体的延伸。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滑动、每一次位置变动都在生成数据。这些数据理应属于用户自己,但现实是,它们频繁地被收集、分析、贩卖,甚至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他人谋利的工具。以下,我们将回顾几个臭名昭著的手机数据泄露或滥用案例,深入剖析这个看似隐形却已影响全球的“数字漏洞”。
一、Facebook 与 Onavo VPN:用隐私做诱饵的监控工具
Onavo 是一个以“保护隐私”为名义的 VPN 服务,被 Facebook 于2013年 电话号码数据 收购。许多用户安装它,是为了“防止数据泄露”,却不知道他们的所有流量数据——包括访问了哪些网站、使用了哪些应用——都被 Facebook 拿去分析,用来跟踪竞争对手和用户行为。
据媒体调查,Facebook 利用 Onavo 数据评估 Snapchat、WhatsApp 等竞品的增长趋势,并以此做出收购决策。Onavo 本质上成了“披着羊皮的狼”:对外宣称保护用户隐私,实际上却是一个监控利器。这一行为在2018年曝光后,Onavo 被 App Store 下架,但它所揭示的“以隐私工具反做监控”的模式,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