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登录页面: 攻击者会制作一个与WhatsApp官方登录页面几乎一模一样的高仿网站,通过邮件、短信或社交媒体发送给受害者,诱骗他们输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一旦受害者输入,信息就会被攻击者窃取,从而获得WhatsApp账户的控制权。
冒充身份: 攻击者冒充WhatsApp官方客服、技术支持,或者冒充受害者的朋友、家人、甚至老板,通过短信、邮件或WhatsApp消息联系受害者,编造紧急情况或虚假理由,诱骗受害者点击恶意链接、下载恶意文件或透露敏感信息(如两步验证PIN码)。
短信诈骗 (Smishing): 攻击者发送一条包含恶意链接或要求用户提供验证码的短信,声称是WhatsApp账户升级、安全验证等。
语音诈骗 (Vishing): 通过电话冒充WhatsApp官方或银行,以“账户异常”或“安全验证”为由,诱骗用户透露WhatsApp验证码或两步验证PIN码。
物理访问: 最直接但往往被忽视的攻击向量。
设备丢失或被盗: 如果手机没有设置强密码、指纹或面部识别,或者这些安全措施被轻易破解,那么丢失的设备将直接暴露WhatsApp数据库。攻击者可以轻易地导出聊天记录、图片、视频。
未经授权的USB连接: 在公共充电站连接手机,或者将手机连接到不安全的电脑上,可能导致数据被自动复制或通过恶意软件远程访问。某些第三方软件或恢复工具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可能能够访问手机存储。
Wi-Fi中间人攻击 (Man-in-the-Middle Attack - MiTM):
在不安全的公共Wi-Fi网络中,攻击者可以设置一个伪造的Wi-Fi热点,或者劫 白俄罗斯ws球迷 持现有热点,充当用户和WhatsApp服务器之间的“中间人”。
尽管WhatsApp的端到端加密(End-to-End Encryption - E2EE)意味着消息内容在传输过程中是安全的,但攻击者仍然可以截获连接请求、DNS查询等元数据,并可能通过流量分析推断出通信模式。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加密握手过程被篡改,攻击者甚至可能发起降级攻击,迫使通信使用较弱的加密协议,从而进行拦截。
操作系统漏洞与零日漏洞:
无论是Android还是iOS,其操作系统本身都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零日漏洞 (Zero-Day Vulnerabilities),或者已经发现但尚未发布补丁的漏洞。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绕过操作系统的安全限制,直接访问WhatsApp应用的数据存储区域,或者注入恶意代码来窃取信息。这种攻击通常非常隐蔽且难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