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企业用来追踪客户、管理销售机会的工具。但在诈骗组织中,也有类似的系统来“精细化运营”。
受害者追踪仪表板: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数据点”
诈骗者用的“黑CRM”中,会详细记录如下信息:
姓名、性别、联系方式
通话次数与内容摘要
对诈骗话术的反应(警惕?犹豫?愿意配合?)
是否有资产、是否表示愿意转账
是否已拉黑或挂断、是否需要换号码再联系
这就像销售在管理潜在客户一样,诈骗者也会“打标签”:潜在高价值目标、情绪易波动、容易信任权威等。
此外,团队间还会共享信息,例如:“张三已被温和话术打动,建议明天由‘公安线’继续推进。”
这些系统常部署在暗网上或私人服务器,支持数据加密、批量导入、自动通话排程等高级功能。
四、案例分析:一次典型的“AI智能诈骗”全流程
2024年,广东一位大学财务人员小林(化名)在接到一通“公安”电话后,连续3天被 电话号码数据 骗走了120万元。我们通过技术还原,拆解这场骗局的整个流程:
步骤一:来电伪造
诈骗者使用VoIP技术,将来电号设置为“020-110”,并播放由深度伪声合成的“公安提示语音”,引导小林“不要挂断”。
步骤二:AI响应与话术接力
在AI系统的引导下,小林进入了一个“远程调查流程”,包括:
被告知其身份信息被盗用;
要求下载特定APP配合调查;
要求设置“资金安全账户”。
期间,小林与“张警官”的所有对话,均由AI系统响应,部分采用老板同事的伪声(通过其抖音视频采集语音样本训练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