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作为最敏感的个人数据之一,其价值不可估量。运营商拥有实时且精准的用户位置数据,这使得位置数据成为数据市场上的“抢手货”。
许多运营商通过将位置数据卖给第三方——包括数据经纪商、执法部门甚至私人的“赏金猎人”——实现盈利。所谓“赏金猎人”,指的是利用法律漏洞或灰色渠道获取定位数据,用于追踪失踪人员、债务人,甚至竞争对手。虽然表面上这是一种“合法”的业务,但实际上极易滥用,用户的定位隐私几乎无法保护。
执法机构在打击犯罪时,确实依赖位置数据协助调查,但频繁且不透明的数据交易流程,缺乏监管和用户知情权,使得隐私被大规模侵害。此外,数据被第三方持有后,安全风险更大,任何一环失守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预装应用和流氓软件的隐私威胁
除了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也难辞其咎。新手机出厂时,常常内置大量 电话号码数据 预装应用,这些应用大多由厂商、运营商或合作伙伴提供。部分预装软件并非用户主动安装,而是“强制绑定”,用户甚至无法卸载。
这些预装应用往往拥有大量权限,能够访问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定位信息等敏感数据。有些应用会在后台持续收集数据,并将其上传至厂商或第三方服务器,成为隐私泄露的重要渠道。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预装应用带有广告插件或流氓软件行为,增加系统负担,且难以被用户察觉。它们可能利用设备资源进行挖矿、追踪用户行为,甚至植入恶意代码。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种“隐形监控”和“强制收集”极具威胁性。